close


2007年的時候,我的妻子耀珊發行了一支暢銷單曲 “China Wine” 的音樂影片,那是由雷鬼金童威克里夫金(Wyclef Jean)跟她一起聯手製作的佳作。該影片在YouTube引起眾人的注意,不僅有二十多名歌迷引用轉貼,網友點選觀看的次數更超過兩百多萬次。除了音樂界專業人士所提出熱情的歌評之外,世界各地愛好舞曲的年輕人也踴躍討論。然而有些宗教圈子的人卻大表不滿,雖然這並不讓人意外,但他們吹鬍瞪眼的理由,只因為他們覺得基督徒不應該參與、拍攝這樣的音樂錄影帶。  

 


 

儘管耀珊跟我結婚,但她從來沒有接受按立作牧師;她的恩賜不在講道上面。反而是從小開始,耀珊就參加許多歌唱比賽、也得過許多獎項。因為身為牧師的妻子,她很忠心地在幕後擔任我的幫助,成為教會極有貢獻的輔導員及歌手。

 

千禧年交替之際,文化職任的教義開始逐漸在我裡面成型,要挑戰這世代的人不再疏離、要積極進入職場:我就鼓勵耀珊幫助我親身體現這信息。2002年,她在台灣開始流行歌手的新事業。自此開始,她便屢創佳績,作品銷售超過四百多萬張,賣出五張多白金唱片,並在五個國家唱出三十多首冠軍歌曲。遠東地區的人,幾乎都認識耀珊是個貨真價實的歌手、藝人和社會慈善家。

 

耀珊以她的版稅收入興建了八間學校、兩間孤兒院、兩所醫療中心、一間戒毒診所,以及兩個住宅重建計畫。藉著她所認識的人脈,她也協助籌募基金、建立另外四間孤兒院、兩間醫院、兩個社會服務機構和一個慈善基金。因著她在社會人道方面的貢獻,耀珊榮獲2003年世界傑出青年獎;並自2004年起,受邀擔任中國兒童基金會的愛心慈善大使。2007年,她擔任上海特殊奧運主題曲的主唱人。去年當北京如火如荼準備奧運會時,特別邀請她在會前演唱2008的奧運主題曲。亞洲各地的非信徒都喜愛耀珊,視她為社會中年輕人的榜樣和模範。

 


 

儘管她在社會和創意方面有這許多成就,還是有許多保守的牧師很難接受耀珊在社會上所塑造出來的角色和形象。但實際上,她老早就不是教會同工或福音歌手,她沒有為任何宗教機構工作了。

 

身為專業的藝人,耀珊必須在舞台上呈現許多戲劇化的角色,這正是所有藝人當做的事。在 “China Wine” 的音樂影片中,她正是扮演這樣的角色。我們必須要能區分何為虛構、何為真實。我想很多牧師之所以掙扎,是因為他們在耀珊和我的關係(教會的師母)跟她流行歌手的事業兩者之間,很難劃分區隔。如果她是「牧師」或「傳道人」,拍這樣的影片可能不是很恰當;但耀珊並沒有這種身分上的尷尬,她是一位百分之百的藝人。她所有的音樂錄影帶都不是由教會拍攝的,而是她所屬、一般的唱片公司所製作發想。

 

“China Wine”音樂錄影帶是講一個女孩,她需要在夜總會裡兼差打工以供養家人。有些牧師一看到夜總會的場景和她身旁那些性感舞者,就馬上抗議。要論到她穿的服裝,對裡面的戲劇場景來說,她所穿貼身的運動型戲服並無不妥。在影片尾聲,她抓到男友對她不忠,而在夜店跟別人鬼混,便用中文正面跟他對質。如果你聽得懂她的台詞,就知道她並沒有用任何粗魯咒罵的字眼;不過就是對那個男人怒斥:「你跟這個狐狸精在幹什麼?」不幸的是,影片英文翻譯的字幕卻打成「你跟這個ㄅxxx在幹什麼?」中間那個ㄅ音的詞,竟激怒許多牧師,立刻責罵她怎麼用這麼不入流的詞彙。有些人甚至寄了很憤怒的email給我,罵耀珊是「妓女」、「蕩婦」及其他許多不堪入耳的話;還有人說她在倡導濫交跟淫亂。但任何有腦袋、客觀的人看這個影片,就會知道整個故事情節講的都不是性;不過清楚呈現出外面那個墮落、世俗的世界而已。

 

這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風暴,引我深思一個更大的問題:基督徒都是活在淨化的生活裡嗎?為什麼「基督教」的作品幾乎完全不能去接觸感動不信主的人;到一個地步,甚至連信徒對他們的作品都不感興趣?

 

在威廉洛門諾斯基(William D. Romanowski)的著作《睜大雙眼:在流行文化中尋找上帝Eyes Wide Open: Looking For God in Popular Culture》當中,他提到1993年的一次調查顯示:在所有上教會的信徒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也常常會去看電影。當問及他們對基督教電影、電視製作和基督教現代音樂等的看法,他們的回覆是這樣:

 

1. 若跟主流文化相較,基督教的流行藝術就像次等的模仿。對許多人來說,基督教音樂是二流的簡單和絃,配上唱唱有關耶穌的歌詞而已。其實這並不讓人驚訝,因為很多基督教藝術家覺得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宣傳福音、宣揚信仰;因此,藝術價值和創意便不那麼重要了。但他們忽略了一個重點:當人們上戲院或購買唱片,他們想要得到的是娛樂。如果他們想要聽人傳道,他們自會到教堂去。

 

2. 基督教流行藝術跟真實世界比起來,是不切實際、經過淨化的版本;有些評論家甚至用「健康的膚淺」來形容它。基督教娛樂到最後是代表適合全家同樂的電影或音樂;基本上就是以兒童為主的節目,或者是適合老人家收看的重播節目。基督徒難道真的這樣天真、不成熟,只能一直活在幻想的過去美好年代裡,而不能面對21世紀的真實嗎?

 

早在1916年,好萊塢已經發現有百分之六十的戲院老闆希望播放的電影,是能描繪真實世界的片子;即使電影的內容有暴力、性和金錢都沒關係。因為買票進去的觀眾,想要看到寫實的電影,並能以藝術的方式來呈現生活的問題。

 

3. 基督教流行藝術的內容和宗旨太受侷限。如果你去聽大部份的現代基督教音樂(CCM),你會以為基督徒一天廿四小時、每個禮拜七天,做的都是敬拜跟傳福音。但一般平常人,不管他是不是基督徒,都不想要全年無休的聽人說教;他們想接觸有趣、有娛樂性、有藝術價值、創新的流行文化。他們也關心生命中的大小問題,希望在享受文化的當中,也能看到這些問題以藝術的風格呈現出來。

  

每個人都知道生命中有各樣的試煉和誘惑,沒有誰能對問題與緊張免疫。我們都會關心愛情與人際關係、生命與健康、事業與金錢、全球經濟與政治、戰爭與和平,以及我們的未來。我們都努力想了解周遭的事務為何這樣發生,我們當如何在其中恰如其分地生活。流行文化幫助我們在這一切繁雜中導航。

 

現今全球最紅的樂團U2,啟發、感動了無數的歌迷;在這個受戰爭、不公義和貧窮所折磨的世界上,U2的音樂捕捉到人們對宗教的渴望和對生命的掙扎。人們喜歡看《駭客任務The Matrix》這樣的電影,因為裡面談到在自然的世界之後,還有一個不可見的世界。《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雖然是限制級的電影,其內容描繪出勇氣、犧牲及如何勝過種族歧視,深深感動許多觀眾。城市豐收教會的會友梁智強,是東南亞地區數一數二的導演;他所製作的影片《小孩不笨》第一、第二集,贏得高票房的迴響,因為它們很實際地反省亞洲社會填鴨教育的優劣。

 

這些歌曲和影片令許多觀眾與聽眾動容落淚,儘管它們是世俗的作品,但卻比基督教的作品更感動人心。如果基督教的流行文化就是次等的藝術表達、不切實際的淨化版本、受侷限的內容與宗旨,那連上教會的信徒都對它們提不起興趣,你還會感到驚訝嗎?也難怪基督教的藝術家們,除了在教會的小書攤上販賣他們的產品之外,很難把作品打進一般市場。

 

很美的是,上帝並不反對流行文化。舊約當中有一部分被稱為「聖卷」的內容,包括有詩篇、約伯記、箴言、雅歌、傳道書及耶利米哀歌。老實說,它們不就是聖經時代的流行歌曲、戲劇和音樂劇嗎?

 

  • •  詩篇盡是一些表達挫折、懊悔和憤怒的歌曲,有時是懷著滿腔的愛意對不可見的上帝而唱。那不就像今天排行榜上大部份的歌曲一樣嗎?

  • •  約伯記處理的是生命中的苦難,渴望在困境當中找到生命的意義。這不就像好萊塢電影《阿甘正傳Forest Gump》或韓國連續劇《大長今Jewel In The Palace》的內容?

  • •  箴言論及捷徑的危險、試探的網羅及誠實的獎賞。豈不正跟《辛普森家庭The Simpsons》這個卡通系列不謀而合嗎?

  • •  雅歌談到因愛成癡、性愛的美好。你只要打開任何流行音樂的電台,就會聽到現代的雅歌不斷在空中播放。

  • •  傳道書表達出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掙扎生存,是如何令人困倦疲乏。而電影《靈異象限Signs(又譯:天兆)》和《戰地琴人The Pianist》要表達的不也一樣嗎?

  • •  耶利米哀歌傳遞出無盡的憂傷。去聽聽艾瑞克克雷普頓(Eric Clapton)的歌曲,不一樣傳遞出這樣的哀傷?

 

就跟舊約的聖卷一樣,流行文化是當代智慧的結晶。流行藝術探索社會上的不公不義,歌唱心中的憂悶哀傷,有時甚至向女性致敬。好像以斯帖記,裡面完全沒有提到神的名號;或像傳道書,告訴我們在生命中,壞事可能發生在好人身上;也可能像雅歌,歌頌浪漫與性愛。這些歌曲與電影可能不帶救恩的目的,但卻給我們必須的安慰和智慧來面對生活。因此流行文化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能的溝通管道,好明白真實的世界為何、我們當如何在其中生存。

 

個人的神學信仰與理念,塑造了我們每一個人;而流行文化會影響到大眾的生活習性。要縱身投入世俗文化的領域,絕不是軟弱喪膽之人處理得了的。耀珊現在所做的,是讓我們看見如何在今天的巴比倫和埃及裡面,活成當代的但以理或約瑟。但以理雖然接受巴比倫的語言、教育、時裝、姓名和角色,但他在個人的價值系統上絕不妥協讓步。按《新聖經註釋New Bible Commentary》的記載,儘管約瑟徹底的「埃及化」,他仍然在一生中活出偉大的命定。當時的超級美女以斯帖,情況也跟他們類似。耀珊不過是想效法這些信心的英雄而已。

 

你還記得施洗約翰在聽見耶穌後來工作的型態之後,曾質疑祂事工的真實性嗎?眾人都知道耶穌跟罪人、稅吏、妓女和醉酒之人作朋友;人家也看到耶穌去參加一些宴會和派對,都是法利賽人絕對不敢涉足的場所。施洗約翰擔心耶穌變得屬世界、淫亂、妥協了,反而會成為門徒眼前不好的例子。我們救主只是很簡單地答覆他:「看看我所結的果子;看看福音如何因此傳揚開來。『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太11:6)「跌倒」一詞的希臘原文是scandalizo,原意是「絆跌、躓踣、或引誘入罪」。對那些在宗教界介意耀珊工作而不斷批評的人,我也只能用同樣的話回覆。

 

“China Wine”的音樂影片,本來就不是為教會而拍;也從來不打算將它當作傳福音的工具或使人得救的影片,它就是純粹的流行藝術。那些為娛樂而看的觀眾,既不介意裡面的內容也沒有因此而絆倒,反而非常享受這樣的影音效果。也所以會有上百萬的網友在YouTube上點選觀賞,並寫下了相當肯定、正面的評論。

 

因此,對那些曾用低級、貶抑、不堪入耳的詞彙咒罵耀珊的人、那些食古不化的宗教化人士,我最後的臨別留言就引用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21:31的話:「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神的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ongh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